2025年6月19日,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QS)正式发布了2026QS世界大学排名。
本次排名共收录了来自10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所大学,通过科研与发现(Research and Discovery)、就业与结果(Employability and Outcomes)、学习体验(Learning Experience)、全球参与(Global Engagement),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五大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其中,TOP10高校有4所来自美国,4所来自英国,1所来自瑞士,1所来自新加坡。
展开剩余95%我们广泛研究了TOP10高校的公开数据资料,分别从创业公司数量、融资金额、技术转移中心、创新创业基因、培育课程、孵化加速、资金支持、生态建设等8个普遍共性和关键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1-创业公司数量
TOP10高校教授科学家创业公司总数达到3200家,10所高校创业公司数量均超过100家,中位数为262家,平均数为320家。
其中,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创业公司数量为620家,排行第一;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公司数量超过600家,排行第二;斯坦福大学创业公司数量超过520家,排行第三。
前三名高校创业公司数量占10所高校创业公司总数的比例接近55%。
2-融资金额
TOP10高校中有7所公布了完整的融资数据,融资总额超过343亿美元。
(1)在融资总额方面,7所高校融资总额均超过10亿美元,中位数为44亿美元,平均数为49.1亿美元。
其中,加州理工学院融资超过105亿美元,排行第一;牛津大学融资超过68亿美元,排名第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融资接近50亿美元,排行第三。
前三名高校融资总额占7所高校融资总额的比例接近65%。
(2)在平均融资金额方面,7所高校平均数接近2150万美元,中位数为2312万美元。
其中,牛津大学平均融资金额接近3100万美元,排行第一;加州理工学院平均融资金额超过3000万美元,排行第二;哈佛大学平均融资金额超过2700万美元,排行第三。
3-技术转移中心
(1)技术转移中心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部门,6所高校公布了完整信息,技术转移中心专职人员平均数量超过80位,中位数为90位。
其中,剑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专职人员超过150位,排行第一;帝国理工学院和牛津大学均超过100位,分别排行第二和第三。
(2)在人均绩效(创业公司数量/专职人员数量)方面,6所高校人均绩效为6.4家,中位数为3.5家。
其中,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人均绩效超过20家,排行第一;加州理工学院人均绩效超过11家,排行第二;哈佛大学人均绩效均超过2家,排行第三。
(3)在融资绩效(融资金额/专职人员数量)方面,6所高校平均数为1.08亿美元,中位数为4800万美元。
其中,加州理工学院融资绩效超过3.5亿美元,排行第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融资绩效超过1.64亿美元,排行第二;牛津大学融资绩效均6800万美元,排行第三。
从整体上看,专职人员数量与创业公司数量、融资总额、人均绩效和融资绩效都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4)除了专职技术转移人员之外,高校也会为对技术转移感兴趣的研究生和博士后提供带薪兼职/实习项目,协助加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进程。
比如,斯坦福大学不仅提供为期一年,每周不低于10小时的校内研究员带薪实习计划,还提供 High Impact Technology MBA 实习项目,寻找商学院的学生加入由企业家、行业专家和风险投资家组成的商业咨询团队,帮助创新者进行商业模式开发、进入市场战略、竞争分析、市场研究和产品市场匹配等工作。
(5)另外,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还提供常驻企业家项目,以利用更广泛的外部资源推动创新创业。其中,麻省理工学院通过马丁创业中心社区提供超过200位驻校企业家、行业导师和专业顾问,为创业团队带来大量的知识和独特的工作经验,并提出个性化的专业建议。
4-创新创业基因
创新创业的基因,既可以来自镌刻在血液里的地域优势和悠久历史传承,也可以来自学校现任领导层开创性的重新设计,两种方式对于促进教授科学家创业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在校训“Mens et Manus“(手脑并用,创造世界)的引导下,由校长莎莉·科恩布鲁斯博士直接统筹领导创新办公室,全面负责发展和加强校园内外的创新与创业工作。
帝国理工学院,DNA中自带一种发现、创新和创业思维的文化,特别是对工程应用和协作尤为关注,学校开发的技术通常与工业有特殊的相关性,突破性的科学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被追逐、转化和应用,并产生变革性的影响,被路透社评选为英国最具创新力的大学。
斯坦福大学,在1885年创建之时正逢美国产业革命和高等教育改革之初,在校训“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自由之风劲吹)的鼓舞下,无时不刻都彰显着务实创业的精神理念。
哈佛大学,在2006年就联合11所美国知名高校院所一起制定了《大学技术授权许可的九点考虑》白皮书,目前已被全球超过120所院校采纳为一套最佳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原则。
剑桥大学,依托剑桥作为世界上最密集的科技集群的区域优势,被全球初创企业和科技生态系统情报提供商Dealroom评选为世界上培养科技创始人最成功的顶尖大学之一。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依托瑞士连续14次被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国家竞争优势,在校训“自由和个人责任,企业家精神和开放的思想”引导下,教授科学家新建创业公司整体平均存活率超过85%。
新加坡国立大学,一直秉承着“创建、应用和知识的传授”的办学宗旨,具备全球性大学“创造力、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显著特点,从2001年开始与包括斯坦福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巴黎科学与文学(PSL)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陆续建立了25个NUS海外学院创业中心。
加州理工学院,是全美高校教授科学家创业密度最高的大学(理工科全美平均密度100:1,加州理工学院密度高达惊人的1:1),1891年创校的宗旨就是”为教育事业、政府及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运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来解决现实世界中最具挑战性、最基本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5-培育课程
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不能仅仅依靠技术转移中心来推动,单靠教授的努力也是远远不够的,教授可以拉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而学生也可以帮助推动教授创业高速前进。事实上,教授创业初期,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往往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创造一种最基础的培育系统和创新创业氛围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全校师生的课程教育开始。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拥有超过500门相关课程,是全美创新创业课程数量最多的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提供了三大系列的培训资源,其中,Expert business coaching and mentoring提供由180多名教练、连续创业者、高层管理人员和行业专家组成的网络,为创业研究人员提供专业的商业指导,包括销售、战略、商业化、谈判、市场营销、会计、产品设计、商业模式设计、知识产权、法律等等。
斯坦福大学,提供了超过150门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接近20%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有机会参加教授带领的科研项目。
牛津大学,提供线上线下两种不同的培训资源,其中,EnSpire Oxford创业中心在线下提供包括Inspire阶段、Equip阶段、Explore阶段、Launch阶段和全阶段五大步骤的课程体系;而在线上部分,E-School提供总时长超过2400分钟的15门课程内容,Barclays Eagel labs提供20个模块化课程,Alison提供接近60门创业资源和课程。
哈佛大学,提供数十门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包括创业研发、医疗创新、科学商业化、教育技术、社会创业、国际创业、组织行为学等。
剑桥大学,提供了21种不同类型的培训资源,其中,i-Teams Cambridge为创业团队获得在咨询、市场研究和创业方面获得实际的商业技能,并有机会在一年一度的CUTEC技术风险投资会议上展示他们的项目。自2006年成立以来,i-Teams在60位商业导师的支持下研究了250多项技术,培训了1500多名学生,创建了110多家衍生公司,吸引了超过3亿美元的投资。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推出的Businesstools是瑞士最成功、最著名的创业培训课程项目之一,提供超过100门令人兴奋的继续教育课程,以特定学科的能力为核心,整合了特定方法、社会和个人能力(可转移能力)的教学。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4万名学员参加培训,推荐率高达90%。
新加坡国立大学,通过由NUS继续与终身教育学院(SCALE)管理,并由NUS Enterprise提供支持的为期一整个学年的NUS MSVC创业教育计划,结合了商学院、设计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理学院、永禄临医学院等6大院系资源,覆盖工业4.0、数字供应链、网络安全、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金融技术等热门话题,将体验式学习与亚洲顶尖大学的学术严谨性相结合,旨在转变思维方式,加速将想法转化为解决方案。
伦敦大学学院,提供了三大系列的培训资源,其中,专门为博士生和早期职业研究人员提供为期超过10周的培训和3000英镑的资助,通过“探索过程”、“学习过程”和“创业企业家过程”三个不同阶段培养创业思维,帮助发展创业知识、技能和心态,以支持将知识和想法带到世界各地,并促进职业发展。
6-孵化加速
孵化加速器就像是一个保护创业火苗的容器,不仅需要提供低门槛的普惠型基础性服务设施,更需要注重创造一种积极探索的氛围。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拥有接近70个研究机构,以及6个孵化加速器。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德什潘德中心,从2002年成立至今已经支持了超过500位教授科学家发起的210个项目,提供超过2100万美元资助,最终创建了接近60家新公司,并完成后续融资超过15亿美元。
帝国理工学院,通过深度科学创业创新中心White City Incubator,为成长中的深科技公司提供为期三年的孵化服务,不仅提供超过20万平方英尺的灵活办公空间以及8个CL2实验室和2个共享实验室,还提供了一个由不同背景、学科和专业水平的3000多名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成员组成的高级黑客空间,提供了电子和数字制造工作坊、生物化学实验室和机械车间三个相互补充的实验室空间,以加速多学科的原型、制造和协作,通过促进合作、实验和创新以帮助将想法变为现实。
斯坦福大学,拥有超过120个研究机构,以及4个孵化加速器。其中,StartX是硅谷人才最密集、参与度最高的创始人社区之一,已经支持了涵盖人工智能、医疗保健、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2500个创业团队,总估值超过400亿美元,其中165家估值超过1亿美元,18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
牛津大学,通过Startup Incubator为牛津大学以及相关生态系统的创业团队提供免费的量身定制的支持,每年招收两批学员,其中,第一阶段提供3个月的基础培育服务,帮助初创公司完善概念,验证想法并启动企业;而在第二阶段提供6~9个月的加速服务,帮助初创公司扩大运营规模,完善产品,获得资金,并获得风险加速的专业指导。
哈佛大学,在技术转移中心统筹管理下的Wyss研究所,采用全新的“科学研究+概念验证+成果转化“三位一体孵化加速模式,聚焦在8大生物工程领域展开科学研究,由来自17种不同行业、领域和背景的200位复合人才组成,交叉分布在5大部门协同开展工作,支持完成哈佛大学四分之一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新建创业公司数量接近70家。
剑桥大学,通过Deeptech Labs提供的密集、高质量的加速器计划和早期资金的独特组合,特别是帮助深度技术初创公司准备重要的A轮融资,以实现世界领先的深度技术研究商业化。通过将500多名世界级的深度技术专家以及280多名活跃的企业和风险投资者的相结合,旨在将突破性的科学发现转化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司。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拥有11个顶级研究中心平台,以及8个孵化器,其中,由苏黎世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于2015年正式运营的联合加速器Wyss Zurich ,专注于开发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法的项目,以及再生医学、机器人技术和医疗设备/仿生学技术等新兴领域的新技术和智能系统,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项目和提供世界一流的资源,将科学转化为改善生活和促进创业的实际应用。截止2025年,已经为接近30家健康医疗相关领域的创业公司提供1.3亿瑞士法郎的资助支持,并撬动社会融资4.1亿瑞士法郎,总额超过5.4亿瑞士法郎。
新加坡国立大学,拥有37个科学研究平台,以及四个由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和教育部于2007年推出的卓越研究中心(RCE),通过NUS Enterprise、新加坡电信创新和新加坡媒体发展局的合作推出的BLOCK71 Global Incubation孵化项目,利用遍布全球11个城市的全球创新中心网络,不仅帮助创业公司获取NUS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以建立深度技术原型,获取尖端研究,或利用亚洲顶尖研究型大学的知识产权来快速启动产品开发,同时也建立一个由导师、经营者和创始人组成的网络,跨越行业和边界,并与100多家风投、企业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孵化培育了超过1600家创业公司,见证了10家独角兽公司的崛起,帮助创业公司筹集了超过2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伦敦大学学院,通过一个为期两年的非股权稀释孵化器项目Incubator Factory提供两种不同阶段的服务,在孵化器的前10周,侧重帮助创业团队具备基本的创业技能,而在随后的近两年时间内,侧重提供定期研讨会、1对1的专业建议和服务、人脉导师以及校友网络资源,帮助开发产品/服务,扩大用户基础,获得关键资金,并自信地驾驭创业之旅,加速创业公司的成长。
7-资金支持
早期创业团队的资源,尤其资金是极其有限的。特别是当项目还没有完成里程碑事件之前,获得融资的困难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各大高校为了增加科研成果商业化的成功率,通常都会提供非基础研究性质的内部概念验证资助和小规模投资,并积极寻求外部更大规模的风险投资,帮助创业团队渡过难关。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提供6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沙盒创新基金(MIT Sandbox Innovation Fund)为早期创业项目提供最高25,000美元的非股权稀释种子资金。
帝国理工学院,创业公司融资超过10亿英镑,融资成功率超过70%,提供10种不同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企业基金(Imperial College Enterprise Funds)是帝国理工学院与Parkwalk合作管理的基金,分别在2021年、2023年和2024年筹集了三只基金,侧重投资那些与学院有密切联系的初创公司或者企业生态系统有广泛联系的公司。
斯坦福大学,创业公司股权退出收益超过540亿美元,提供15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高影响力技术基金(High Impact Technology,HIT Fund)可以提供最高25万美元的种子基金以及战略和咨询支持。
牛津大学,创业公司融资超过50亿英镑,融资成功率高达80%,提供接近50种不同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牛津种子基金(Oxford Seed Fund Oxford Seed Fund )是由Saïd创业中心运营的欧洲最大的以学生为主导的风险投资基金,为初创企业和企业家提供融资渠道和支持生态系统,侧重于为牛津大学种子期前或种子期的附属公司提供最高10万英镑投资,已向53家公司投资超过150万英镑,并帮助获得超过4.7亿英镑的后续资金。
哈佛大学,仅在过去5年创业公司融资就超过44亿美元,提供9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Q-FASTR Fund是哈佛医学院推进和播种转化研究的概念验证基金,旨在识别、支持和加速具有最终商业化潜力的早期研究,特别侧重支持处于证明创新潜力或概念验证(POC)的项目。
剑桥大学,创业公司融资超过30亿英镑,融资成功率超过70%,提供13种不同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剑桥企业投资(Cambridge Enterprise Ventures)是剑桥大学的投资部门,可以为概念期项目提供最高2万英镑的投资金额,种子前项目提供最高15万英镑,种子轮提供50万英镑,跟进投资则可以高达100万英镑。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创业公司融资超过40亿瑞士法郎,仅在2024年就融资4.25亿瑞士法郎,提供6种不同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ETH Pioneer Fellowship可以为深度技术孵化计划(Deep-Tech Incubation Program)提供持续18个月,最高18万瑞士法郎的资助;为社会影响孵化计划(Social Impact Incubation Program)提供持续18个月,最高15万瑞士法郎的资助。
新加坡国立大学,提供7种不同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Singapore MIT Allianc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SMART) 可以通过Innovation Grant 为教师研究团队提供持续18个月,最高250,000新元的资助;通过Explorer Grant 为学生提供高达5万美元的资金。而对于那些被认为为时过早的项目,即市场进入战略尚不清楚或技术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则会提供高达5万新元的点火补助金。
伦敦大学学院,创业公司融资超过17亿英镑,融资成功率超过70%,提供15种不同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UCL tin试点数据基金可以为TRLs 1-2的项目提供最高1万英镑资助,UCL治疗加速支持基金可以为TRLs 2-4的项目提供最高8万英镑资助,而TRLs 4-9的项目则由伦敦大学学院科技基金、阿波罗基金提供大规模资助。
加州理工学院,创业公司融资超过105亿美元,提供8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CSF种子基金在5-6年的周期内每年部署约150万美元,投资4-6个项目/年,通常每家公司投资10万到50万美元。
除了学校内部的资助之外,外部资助或投资也非常重要。
(1)美国的高校通常都会申请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和小企业技术转移(STTR)项目资助。
该资助是美国创新小企业早期资本的最大来源之一,每年来自11个机构的联邦SBIR/STTR项目提供40亿美元的非股权稀释拨款,用于员工人数少于500人的小企业,支持早期研究和开发,并加速研究进入商业化阶段。这些资助都是直接授予小企业,金额因公司项目而异,第一阶段可为可行性和概念验证工作提供约25万美元资助,第二阶段可以为原型开发提供超过150万美元资助。
(2)英国的高校通常会申请英国研究与创新(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UKRI)的资助。
该资助是由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部(DSIT)成立的一个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汇集了七个学科研究委员会和九个理事会,每年投入80亿英镑为企业、大学、NHS机构、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NGO)和其他机构的研究和创新以及研发人员提供资助,实现2:1的投资杠杆率,同时利用深厚和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投资组合的巨大多样性,旨在丰富英国的生活、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其中,UKRI为英国各大高校创业公司提供2888起,总金额8.14亿英镑(2015年~2024年)的资助。另外,Innovate UK还额外设立一只4000万英镑的POC概念验证基金,2025年支出不低于900万英镑。
另外,投资英国高校教授科学家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机构相对集中,其中最活跃的20家机构在过去10年间就提供了超过166亿英镑的投资。
(3)新加坡的高校可以申请由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NRF)提供的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Central Gap Fund中央缺口基金。
该基金旨在弥合I&E生态系统中的技术转化差距,从上游RIE投资中获取价值,通过功能流程或原型的概念验证和技术开发,使其更接近市场,将公共资助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有经济或社会价值的应用,为有影响力的项目提供国家级资源平台,并鼓励科学研究人员和/或行业之间的合作,并提供持续24个月,最高200万美元的资助。
(4)瑞士的高校可以申请由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SNSF)和瑞士创新署Innosuisse于2017年联合推出的项目Bridge基金。
该基金在基础研究和基于科学的创新的交叉点提供了新的资助机会,仅在2021年~2024年期间就提供了1.05亿瑞士法郎,以加速研究成果向经济和社会的转移。其中,Proof of Concept项目可以为年轻的科研人员提供持续12个月,最高13万瑞士法郎的资助。而Discovery项目则侧重为资深的科研人员提供持续48个月,最高85万瑞士法郎的资助。
8-生态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目标,是帮助科研成果走向真实的市场。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发源地之一,可以链接和调动的资源其实非常丰富,但如果没有统筹规划,资源就会被高度分散,无法发挥聚集效应。
而高校内外合作网络的搭建,就是非常好的聚集器和连接器,如果能够有效撬动内外部资源,就能够帮助早期初创公司尽早适应市场环境的激烈性和残酷性,掌握市场游戏规则,提前做好应对和准备。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创建了超过40个创新创业相关组织团体。其中,MIT校友会是世界上最多样化、最具才华和活力的社区之一,提供包括校友天使投资、共同兴趣小组和志愿服务等资源。
帝国理工学院,与英国第一个专门专注于帮助创新公司加速增长的社区Scale Space合作,为创业公司提供支持和资源,包括由风险投资家、学者、研究人员、技术领袖和规模化专家组成的增长网络,由领先的创业公司、顶尖大学和专家合作伙伴提供的研究和见解,以及由值得信赖的技术专家提供的研发支持、品牌建设者和培训提供商等资源。截止2024年,经过该社区孵化加速的创业公司存活率超过90%,并完成融资超过4亿英镑。
斯坦福大学,早在1951年就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位于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Stanford Research Park,这一历史性的决定,不仅彻底改变了斯坦福大学的格局,也奠定了硅谷的基础。另外,斯坦福大学还创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学生创业组织之一的创业学生商业协会(BASES) 、来自学校10个不同部门的40个机构组成的斯坦福创业网络(SEN)以及由41所不同大学的540家原型企业组成学术创业交流(AVX),已经帮助创业团队完成融资接近7亿美元。
牛津大学,搭建了10种不同类型的校内外生态社区,其中,成立于2002年的Oxford Entrepreneurs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企业家协会,拥有12,000名牛津大学会员和超过65,000名网络成员,包括牛津大学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MBA、EMBA、活跃校友、行业专家以及学术界内外从事研究和创新的思想领袖。协会成员创立了总估值超过3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并建立了一些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创业生态系统。
剑桥大学,搭建了8种不同类型的校内外生态社区,其中,成立于1999年的CUE是下一代企业家的社区,它支持和加速了商业创新和创业,并为数百名学生、员工和校友提供了培训。每年举办四场比赛:£100 for 100 words、 the £2k competition、 the £10k competition 、年度青年企业家奖( the Young Entrepreneur of the Year Award)以及提供高达2万英镑奖金的新旗舰竞赛。迄今为止,已经为60多家初创公司提供了超过60万英镑的奖金,其中许多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成功的公司。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搭建了17种不同类型的校内外生态社区,其中,Innosuisse是瑞士联邦的创新机构,为瑞士工业和社会的利益提供全面支持和促进基于科学的创新,通过创新项目、网络、培训和指导,将适当的专业知识、经验和研发结合起来,在学术界和市场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在技术转移方面,Innosuisse已经为408家瑞士中小企业提供了创新指导活动,并帮助创业公司与大型企业提供了超过570次的匹配对接。而在创业指导方面,Innosuisse已经为150家创业公司提供各种辅导支持,超过5700位创业团队成员参加各种相关培训项目。
新加坡国立大学,搭建了4种不同类型的校内外生态社区,其中,成立于2018年的Startup SG Network,旨在将新加坡的科技创业生态系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鼓励创新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广泛链接。作为新加坡科技创业社区的虚拟生态系统,目前聚集了超过4500家创业公司,其中包括接近30只独角兽,以及510多位投资者和220多个孵化器资源,帮助本地科技创业公司得到更多曝光,并置于本地和全球生态系统参与者的雷达上,以扩大他们获得更多资源和增长的机会。
伦敦大学学院,搭建了由创新英国(Innovate UK)提供资助的知识转移伙伴关系(KTP)社区,为UCL所有学科的科研人员提供资金和支持,以与组织合作,雇用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来解决重大的商业挑战,通过18个月到36个月的时间,共同开发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或提高效率。每年的费用通常在10万至13万英镑之间。这种独特的方法成功地为学术界、企业和合作伙伴以及政府和社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创造了多赢的局面。
结论:
1-从总体上来看:
2023年,瑞士修订后的《促进研究与创新联邦法》(RIPA)正式生效,瑞士科技创新署(Innosuisse)继续实施促进创新的新框架条件,并保持“将科学推向市场”为宗旨,为应用科学大学(UAS)为主进行的研发项目提供支持,同时也主持以技术为导向的科研项目,支持行业研发计划,确保实验室开发的创新知识更加快速地转化为适销产品和服务。仅在2024年,Innosuisse就为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了超过3.41亿瑞士法郎的资金资助。
2023年,英国新成立的科学、创新和技术部(DSIT)发布《科学技术框架》,旨在联合英国政府各部门并投入接近4亿英镑,采取一系列覆盖人工智能(AI)、工程生物学、未来电信、半导体、量子技术等领域的措施,并与英国和全球的工业界和学术界领导者密切合作,实现“英国到2030年成为全球科技超级大国”的目标。
2024年,美国NACIE发布的《通过创业实现竞争力:美国创新战略》明确的提出通过创业才能确保美国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商业化方面继续保持全球领导地位。
2025 年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重磅推出全球创业者计划(Global Founder Programme, GFP),向全球科技领袖、连续创业者及深科技先锋发出诚挚邀约,旨在吸引跨国公司高管、成功创业者等核心创新力量,推动高价值项目在狮城落地生根,并通过Startup SG计划为初次创业的新加坡公民或PR提供高达50,000新币的启动资金;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项目提供高达 800,000新币的资助;政府还与第三方VC共同出资,支持有潜力的科技初创公司,资助可高达千万新币。
而鼓励支持高校教授科学家以不同形式参与创新创业,就是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并利用/落实这些积极政策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
2-从个体上来看:
我们广泛研究了2026年QS世界大学TOP10,通过对创业公司数量、融资金额、技术转移中心、创新创业基因、培育课程、孵化加速、资金支持、生态建设等8个普遍共性和关键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1)TOP10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可以很好的实现均衡发展,而高校教授科学家创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只是一种个体现象,而是一种群体行为,需要依靠包括教授科学家、研究生和博士后、技术转移中心、学校各个领导层和部门机构、产业合作伙伴、风险投资机构、政府相关部门、所在州区乃至整个社会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良好的商业价值和积极的社会影响。
(2)TOP10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各个方面的表现,受到内外部多种综合因素的共同影响,但不存在某种绝对主导地位的单一因素,各个因素之间也不存在绝对的相关性;不同的高校可能在某个或者某几个方面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表现也就相对突出,但没有任何一所高校能够做到面面俱到,更不存在具有绝对优势的高校。
(3)国内高校的相关工作刚刚起步,可以借鉴TOP10高校的先行经验,重点关注文中提及的8个普遍共性和关键维度,再根据国内高校自身发展特点,并利用外部的宏观政策和区域优势资源,运用系统科学和工程的方法,将多种综合因素以有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做好权责利的顶层设计,并有选择性的提供相应资源和服务,通过多方努力将创新的想法和研究推向市场,创造现实世界的解决方案和高增长的初创企业,在取得更高学术成就的同时,也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从而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发布于:广东省中金汇融-网上配资平台配资门户-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入口-网络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